对于公司提出的“讲规矩、讲业绩、讲奉献”三讲意识,我有所薄见,想在此谈一下自己的浅显认识。
讲规矩。子曰:“能以礼让为国乎?何有?不能以礼让为国,如礼何?”一个国家不讲礼让,不讲秩序,所谓的礼,也就没什么意义了。比如,我们去医院排队。所有人必须遵循先来后到的秩序,按照顺序去挂号,看医生。有些人素质差,来的比较晚,却要插队。结果,先来的人不愿意了,有时候,别人忍了。而有的时候了,就争吵,就甚至打架斗殴。如果所有后来的人都要插队,那么先来的人肯定不乐意,一定会发生大规模的冲突。都按规矩来,社会才会美好。
“没有规矩,不成方圆”说的就是,任何事物都有其固有的规律。人们要想实现预期的目的,就必须遵循其准则,否则就不会成功。制定规矩、章程的意义,就在这里。一个公司的管理也是如此,必须有规矩、讲规矩,才能让工作井然有序的进行下去。
讲业绩。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很忙,工作很累,却总是得不到上司的肯定与好评。其实,老板和上司需要的不是你劳苦的工作过程,而是实实的业绩。要知道,在没有业绩的时候,强调工作的劳苦毫无意义。苦劳是过程,业绩是结果。在现在这个以结果论成败、以结果论英雄的时代,衡量一个人的能力主要是看结果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,文凭再高、再努力,如果没有业绩,一切都将是空话。
市场化的时代企业只能凭业绩说话,因为企业是靠业绩生存的,而不是靠理由生存,没有业绩,企业的正常运转就会难以为继。所以,对于我们每一位职场员工来讲,要让企业青睐自己,首先就需要我们业绩突出的员工,因为业绩最能证明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价值。业绩突出,你的“能力指数”和个人信任度才能大幅上涨,你才能在职场环境中生存下来。
讲奉献。奉献是无私的给予,是真诚的付出,从范仲淹的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到诸葛亮的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;从杜甫的“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”到罗隐的“采得百花成蜜后,为谁辛苦为谁甜”;这些都是历史上的仁人志士做出的奉献。在当代,从陶行知的“捧着一颗心来,不带半根草去”到雷锋“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”,这也是奉献。从中我们不难体会到,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
随着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,生产规模扩张、提高产品质量、提升安全管理水平、降低生产成本、向管理要效益、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已成为企业追求的目的。而在现代企业中,人是企业的核心、主体,它不仅是第一生产力,更是生产力的创造者和驾驭者,企业的最终价值体现在人身上。因此,员工离不开企业,企业也离不开员工,企业与员工之间是共赢的合作关系。任何一个企业,员工们能够把它当成是自己的家,那么,这便是推动企业发展,实现企业目标的动力源泉之所在。
作为企业员工,相比于企业这个大家庭来说,无异于是航行于大海中的一叶叶扁舟,若想驶向成功的彼岸,在工作中有所成就,事业上有所建树,共同努力是成功之本。企业一线员工在促进发展方面的作为需要面面俱到,要从日常的工作中不断培养促企业发展的主人翁意识,在不断的努力与探索中为企业的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。